您當前的位置: 網(wǎng)站首頁 > 中醫(yī)藥文化
如今,各類“結節(jié)”是體檢報告里出現(xiàn)的高頻詞,比如甲狀腺結節(jié)、乳腺結節(jié)、肺結節(jié)等。據(jù)中華醫(yī)學會調查顯示,我國甲狀腺結節(jié)群體已超2億,其中70%是女性,而10個女性中大概就有8個女性患有乳腺結節(jié)或乳腺增生。
臨床中發(fā)現(xiàn),甲狀腺結節(jié)、乳腺結節(jié)、子宮肌瘤經(jīng)常同時或相繼出現(xiàn)。女性在這幾個地方的一處出現(xiàn)結節(jié)、腫塊,另外兩個部位也往往會出現(xiàn)伴隨癥狀。
?什么樣的人容易長結節(jié)?
通常容易長結節(jié)的體質被稱為“結節(jié)體質”,有這種體質的人一般都有情緒方面的問題,比如經(jīng)常愛生氣、脾氣急或多愁善感,久而久之形成了肝氣郁結,這類人也通常是氣郁質。所以可以說,氣郁體質相對較容易形成結節(jié)。
?氣郁體質的表現(xiàn)有哪些?
形體消瘦或偏胖,面色暗沉或者萎黃。平素情志易怒,易于激動,或郁郁寡歡、胸悶不舒、舌淡紅、苔白、脈弦數(shù)。一旦生病,則胸脅脹痛、竄痛,有時乳腺與小腹脹痛、月經(jīng)不調、痛經(jīng)。喉中哽咽,如有異物或者頸項部癭瘤、胃脘脹痛、泛酸水、呃逆噯氣、腹痛腸鳴,大便不利,不爽,體內氣滯逆行、頭暈目眩。
?肝郁=結節(jié)?
并非所有的肝郁都會長結節(jié),但結節(jié)確實是肝郁最重要的表現(xiàn)形式。
中醫(yī)認為,肝主疏泄,為一身氣機之樞紐。情志與肝最為密切,若情志和暢,則肝氣不滯,氣血調達,周身無所滯塞;反之,若情志不暢,則肝氣郁結,肝失調達,氣滯肝經(jīng)。肝木乘脾土,脾為生痰之源,脾失健運則痰飲留聚,痰氣串聯(lián)互結,在身體肝經(jīng)發(fā)生淤堵,痰瘀循經(jīng)上逆,或客于咽喉,則為甲狀腺結節(jié);或客于乳房,則為乳腺增生;循經(jīng)下行,客于胞宮,則為子宮肌瘤。
?日常怎么調理氣郁體質?
調理氣郁質,理氣行氣是關鍵!
1.食療篇
(1)玫瑰陳皮飲
食材:陳皮2小塊、玫瑰花3朵。
做法:將食材用溫水稍微沖洗一遍,放入茶杯中;倒入80℃左右的開水,燜泡3-5分鐘,等待茶杯中的花朵慢慢展開花瓣,茶水的顏色變深,能嗅到一股花香,就可以飲用了。
(2)甘麥安神茶
材料:炙甘草3克、浮小麥10克、紅棗12克、酸棗仁15克、夜交藤10克、合歡皮10克。
做法:將所有材料入鍋,加1000毫升水煎煮,水開后轉小火煮30分鐘,去渣取汁當茶飲,早、中、晚溫服。
(3)橘皮竹茹粥
材料:橘皮25克、竹茹30克、粳米100克。
做法:先將竹茹洗干凈,涼水浸泡30分鐘;再將1000毫升清水煮沸后,放入竹茹,大火煮沸5分鐘,去竹茹,留竹茹水備用,將橘皮切絲,粳米淘洗干凈后倒入竹茹水中,小火熬成粥,煮至粥將成時,加入橘皮,煮10分鐘即成。
2.穴位篇
(1)太沖穴
位于足背側,第一、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,為人體足厥陰肝經(jīng)上的重要穴位之一。
對于生活工作壓力大,易生悶氣,多愁善感、情緒低落的人群,特別是女性,太沖穴是“消氣穴”。
平時飯后一小時可以對該穴位進行點按5分鐘,力度適中就行?;蛘咚X前揉按5分鐘。
(2)膻中穴
膻中穴是心包經(jīng)的募穴,在胸部前正中線上,平第4肋間,兩乳頭連線的中點。
膻中穴可以寧心神,開胸除悶,氣順則心開。成語“捶胸頓足”中捶的就是這個穴位。
愛生氣的人,按下膻中穴,會覺得這里非常痛,每天敲打膻中穴100下,氣郁質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。
來源丨玉溪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