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: 網(wǎng)站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媒體聚焦
7月21日凌晨,罕見特大暴雨襲擊了鄭州,引發(fā)洪災,主城區(qū)積水嚴重,雨水倒灌入地下隧道和車廂,地鐵被迫停運,造成人員傷亡。“相當于150個西湖灌入鄭州”的標題觸目驚心。7月22日,河南新鄉(xiāng)等地區(qū)也遭遇了特大暴雨。很快,新臺風“煙花”也登場了。
俗話說“大災之后有大疫”,暴雨洪澇后的大疫通常是因為積水中的垃圾、動物尸體、蟲卵等加上高溫天氣,使微生物、病菌快速繁殖,如果人們接觸到這些水,可能會引發(fā)皮膚病、胃腸道疾病、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等。
中醫(yī)藥防疫有著悠遠的歷史,且療效顯著。而一些藥食兩用的中藥可以方便地被人們使用,起到群體預防,控制災后常見疾病的目的。下面就來介紹一些可以防治洪澇災害常見病證的藥食同源中藥。
蜀椒
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中記載蜀椒“味辛,溫。主邪氣咳逆,溫中,逐骨節(jié)皮膚死肌,寒濕,痹痛”。有很好的抗菌殺蟲作用。對于皮膚因受積水浸泡及水中病原微生物侵襲所引發(fā)的手癬、體癬、股癬、足癬等情況,可將蜀椒水煎后泡手足,有很好的效果。
荷葉、生姜
最近正值夏季暑熱和多雨季節(jié),易“暑熱夾濕”,宜使用清熱解暑、芳香化濕之品。荷葉可清暑利濕,治暑濕泄瀉、眩暈、水氣浮腫等?!兜崮媳静荨贩Q其“上清頭目之風熱、止眩暈發(fā)暈,清上焦之虛火,可升可降,清痰、泄氣止嘔,頭悶”。
荷葉與解表散寒、溫中止嘔的生姜共同煎煮代茶飲或煮粥服用,可以達到芳香化濕祛暑、清熱解暑利濕的作用,對于風寒感冒咳嗽、暑濕感冒有一定的預防作用,而且煎法也十分方便。
馬齒莧
馬齒莧為常用中藥,始載于《蜀本草》。它主要有止痢解毒、抗菌、利尿的作用,同時還可以收縮血管和子宮。馬齒莧也是一種可以吃的野菜,全國各地均有生長。
在暴雨積水中長時間浸泡,易出現(xiàn)紅斑、丘疹、丘皰疹及皰疹等多形性皮膚損害,輕癥者可用馬齒莧水煎后放涼外洗或濕敷,起到清熱利濕、解毒消腫、消炎的作用。在暴雨引起斷電斷水的情況下,若食入生冷腐餿、穢濁不潔的食物,引起急性胃腸炎或者細菌性痢疾,將馬齒莧水煎后加紅糖適量服用,可緩解癥狀。
大蒜
《隨息居飲食譜》記載大蒜“生辛熱,熟甘溫。除寒濕,辟陰邪,下氣暖中,消谷化肉,破惡血,攻冷積。治暴瀉腹痛,通關格便秘。辟穢解毒,消痞殺蟲。外灸癰疽,行水止衄,制腥臊鱗介諸毒”。當出現(xiàn)細菌性痢疾時,將大蒜搗爛沖入馬齒莧水煎液,可有效治療腹痛腹瀉諸癥。
薄荷
薄荷疏風、散熱、辟穢、解毒,治外感風熱、頭痛、目赤、咽喉腫痛?!兜崮媳静荨贩Q它可以“治一切傷寒頭疼,霍亂吐瀉,癰、疽、疥、癲、諸瘡等癥,其效如神”。夏季汛期的風熱感冒易夾雜暑邪,可將薄荷煮粥,溫熱啜服。
藥補不如食補。許多食物亦是藥物,它們之間并無絕對的分界線。食用這些藥食同源的中藥,方法簡便,更容易被接受,也可避免災后短期食物藥品供應不足,又可防治災后常見病、傳染病的傳播,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。
版權聲明
本文選自中國中醫(yī)藥報,由云南中醫(yī)編校推薦發(fā)表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